• <ruby id="margp"></ruby>

    <rp id="margp"></rp>

    牡丹江紅色文化概述(二)
    來源:文章來源 點擊數:6484 更新時間:2021-03-05

    ?當中國共產黨人走下硝煙彌漫的戰場,作為全國解放最早的城市之一,牡丹江又開始了黨領導城市工作的最早嘗試。中共牡丹江地委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國共產黨將領導牡丹江各方面的工作,為實現黨關于建立民主、和平、團結的新東北的主張而奮斗。

    ?1946年2月,牡丹江臨時參議會,通過了由張聞天主持起草的《牡丹江市施政綱要》,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等諸方面作了具體規定。它對新生的人民政權在執政方面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牡丹江寧安地區的土改經驗由延安新華社向全國解放區推廣。

    ?剿匪斗爭的勝利,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為城市建設和經濟恢復提供了較為平安的發展環境。大批物資源源不斷地發往前線支援全國的解放戰爭。牡丹江派出近百人的南下干部團,參加新中國建國前的準備工作和新解放區城市的接管工作。

    ?《牡丹江市施政綱要》明確指出:“肅清敵偽的奴化教育和封建法西斯的殘余,提倡為人民服務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民主主義文化,發展新文化運動。

    ?來自延安的文藝工作者和牡丹江藝人同臺演出了現代京劇《白毛女》,牡丹江成為全國最早上演現代京劇的城市之一。參加過延安文藝座談會并受到毛澤東接見的作家草明,以鏡泊湖發電廠工人生活為原型創作的《原動力》,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以解放了的工人階級為主人公的小說,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1948年10月,中共牡丹江市委開始公開黨組織和黨員身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中共牡丹江市黨員大會和牡丹江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勝利召開。

    ?新中國的誕生,使牡丹江各項事業煥然一新。

    ?2010年,全國革命遺址遺跡普查,牡丹江居全省第一,共計237處。其中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4個。這些遺址遺跡是牡丹江紅色文化的立體展現,它承載著黨領導牡丹江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艱辛與輝煌,極大地豐富了牡丹江城市文化的底蘊。

    ?牡丹江紅色文化的挖掘,對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建設和諧幸福的牡丹江,為實現中國共產黨提出的中華民族的宏偉夢想,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陳學良)


    來源:牡丹江市委組織部、牡丹江市檔案館(市委史志研究室)


    ×
  • <ruby id="margp"></ruby>

    <rp id="margp"></rp>